我刚刚买了一本影集。
但是现在人们都不太愿意用这东西了,我们把上百张照片一股脑儿塞进了云盘,或者把它当成了一种媒介,每天发表在朋友圈里。「数码时代」和「云时代」的到来,让大都市变得歇斯底里,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只能通过精神错乱才能让自己正常。
我惨淡经营着一个轻博客(Lofter,早已关闭)。只有六个粉丝。我会时常写点东西,或者把近来拍的照片发布上去。毫无疑问,我也希望自己能「火」,也希望某张得意的照片能被很多人点赞转发。但是我从来没有认真回顾过曾经发布的「作品」。我非常下流地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却打心眼里自我抛弃。
这是个消费时代,通过网络,每个人都成了生产者。精神错乱的氛围逼迫我们马不停蹄地发出声音,仿佛生产肥皂的流水线。所以,不是不愿意回顾,而是产出的并非私人的纪念物,而是消费品。只不过是我们假以在购买者身上实现不可告人秘密的工具罢了。
我问自己,为什么不能接受影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告诉自己,是因为我渴望「永恒」。照片会泛黄,会遗失,或者浸了水,或者受了潮。我断定多年以后这小小照片将不能还原真正的色彩,似乎以 JPG 的后缀存放于云端就是更完美,更接近于「永恒」的方案了。想想古代幻想长生不死的帝王,真是可悲又可笑啊!
抛开永恒的问题不谈,若干年后我可以「生产」出多少照片?大概数百是肯定的,对不少人来说,数千张也是正常。现在请想象未来的某一天,你的孩子发现了这些照片,并且从头开始浏览。第一张他会说:
「WOW!爸爸你简直是世上最棒的摄影师!」
第二张他会说:
「老爸你果然是 No. 1!」
第十张他会说:
「这张照片也挺好。」
……
我不觉得他会坚持看到结尾。
我竟然在希望这堆只能吸引到六个粉丝的狗屎能吸引我的家人的注意,我甚至还在希望这坨狗屎能「不朽」。天哪!
最终,我买了一本影集,再去照相馆冲洗出自己中意的照片,这事儿就这么了结了。
其实,看着老爹那张泛黄的青年时代的照片,我必须承认他当年还是很帅的。只是没有我帅。

2015 年 3 月 24 日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