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宇宙机器人》(Astro Bot)拿了 TGA 的年度游戏大奖,我都快忘记索尼还有这个 IP 了。因为我自己拿到 PS5 之后就开了二档会员,并没有腾出时间玩 PS5 自带的《宇宙机器人无线控制器使用指南》(Astro's Playroom)。考虑到真的有很多游戏还没有来得及玩,我并不想立刻购入《宇宙机器人》,于是就体验了一下这款免费游戏。结果就是五⭐好评,强烈推荐!
我的小孩很喜欢管这款游戏的主角叫『小机器人』,所以接下来我也用小机器人来称呼这款游戏。
![《宇宙机器人无线控制器使用指南》的标题界面](https://cdn.sa.net/2025/01/24/13mDpQnEF9OZjNU.jpg)
老少咸宜
说来惭愧,小机器人其实是我第一款打出白金奖杯的游戏。如名称所说,这款游戏是手柄的操作指南,是一款新手教学性质的作品。所有奖杯的达成条件都有具体的提示,包括应该去哪一关、要做什么。如果你还是不清楚,也有参考视频可以观看。因此这个白金奖杯是可以稳稳到手的。虽然我以前从没有追求过奖杯,但不得不说拿白金杯的感觉确实很好。我已经成功入坑。
![《宇宙机器人无线控制器使用指南》的白金奖杯](https://cdn.sa.net/2025/01/25/zuMFoTm1rNGiPhV.jpg)
有趣的是我太太和小孩都对这款游戏非常感兴趣,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其实在《宇宙机器人》拿下『最佳家庭游戏』奖的时候我有一些质疑。我觉得这款游戏就是 PS 平台上的『马里奥』,只是一款中规中矩的单人平台跳跃游戏而已。说一款单人游戏是最佳家庭游戏会不会有些奇怪呢。
可实际上我的家人们非常喜欢小机器人。我的孩子不到五岁,还不能熟练地使用摇杆进行移动和视角调整,但在横版关卡中变身青蛙跳跃就没什么问题。因为可以用 PS5 DS 手柄的陀螺仪控制跳跃方向,小朋友很容易就能掌握左右跳跃的技巧。关底的泳池和山顶推雪球的场景对小孩子来说也很有吸引力,只是在里面跑动玩耍就足够好玩了。
![宇宙机器人推出大雪球](https://cdn.sa.net/2025/01/25/yjpnxEiVK5MOfcC.jpg)
这样看来确实不能把家庭游戏和多人游戏或聚会游戏划等号。当孩子年龄比较小,不能完全掌握复杂电子游戏需要的操作技巧时,大人作为指导者与观察者参与其中也很合理。我还可以在客厅放个定时闹钟限制小朋友的游戏时间,避免连续长时间游戏对视力的损害。
极致触觉反馈
用 DS 手柄玩小机器人时的触觉反馈体验绝对是天花板级的存在,可以作为评价其他游戏的基准。我在玩小机器人之前完全没有意识到 DS 手柄有如此丰富的功能。它的下方有麦克风可以识别吹气,扳机键动态反馈和手柄分区震动也非常细腻。像《对马岛之魂》这样的索尼第一方大作,在手柄反馈上也比不上小机器人这款免费游戏,就更不用提第三方游戏了。
不过与之相对的,DS 手柄的耗电速度确实很快。因为手柄的震动和喇叭几乎全程都在出力,我感觉充满电的手柄连续玩三个多小时就开始电量报警了。
抛开手柄的反馈,免费的小机器人在关卡设计上并没有特别得出彩,更像是多种游戏玩法的大杂烩,有点像《双人成行》。从形式上来看,说小机器人『抄袭』了其他游戏似乎也没错,但如果你没有体验过这款游戏就下这样的论断未免有失偏颇。比如小机器人穿上猴子服装的攀岩关卡,表面看来非常像任天堂的大金刚系列游戏,但是操作逻辑的不同让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小机器人中我需要利用手柄的陀螺仪控制猴子身体的倾斜,同时使用 L2 和 R2 键控制左右手交替攀岩。操作方式的不同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游戏体验。曾经 Wii 让游戏和体感玩法成功地结合在一起,而索尼在小机器人中则展示了游戏和传统手柄的组合如何能绽放出新的光彩。
所以我在通关小机器人之后对《宇宙机器人》非常期待。如果《宇宙机器人》的剧情可以更线性、更完整,再搭配全程高质量的手柄触觉反馈,想来体验是不会差的。
索尼游戏机历史回顾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小机器人并不长的游戏流程中集合了超级丰富的收藏元素,包括展示索尼游戏机发展历程的海报的拼图和由历史上出现过的索尼游戏机、配件和外设组成的收藏品。游戏过程中也有超多让老 PS 玩家感触颇多的细节与彩蛋。
![](https://cdn.sa.net/2025/01/25/vdaSrlb9IjxsJZY.jpg)
如果你之后写文章需要配图来展示这些索尼的历史,小机器人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来源。我之前在写回顾索尼游戏机历史的文章中就使用了游戏截图用作文章插图。
![](https://cdn.sa.net/2025/01/13/SAZ9L6X2zCcYqDN.gif)
这也算是小机器人的无私馈赠了。一款免费游戏做到这种地步,还要什么自行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