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车里的安全座椅大小有些不合适了,孩子坐上之后只能扣上胸口的安全扣,下面的主安全扣插上后明显会勒大腿,看着就不舒服。想想前段时间家人让孩子坐安全座椅时只扣了胸口的一个塑料卡扣,就会有些后怕。万一真出了事故,只靠胸口的卡扣提供不了有效保护。于是我萌生了换安全座椅增高垫的想法。
在选安全增高垫的时候,我发现这些产品的适用年龄标识很有意思。通常安全座椅会宣传自己的适用年龄是0-4岁,甚至0-12岁,而安全增高垫的适用年龄却普遍是3-12岁。那么3-4岁就成了一个模糊的年龄区间,到底应该用安全座椅还是说安全增高垫也可以呢?
为了找到答案,我先试图搜索了咱们国家的法律与地方性法规。
尚未完善的立法
在立法层面,我国的现行法律中并没有明确具体的安全座椅使用要求,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所提及。我在地方性法规中倒是找到了一些更加具体的要求,但整体而言还是以指导为主,普遍缺乏明确的惩罚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简称未保法)第十八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
虽然未保法第十八条中用了应当一词,要求我们为儿童配备安全座椅,但在未保法的第八章法律责任中并没有针对第十八条的惩罚措施。
其中可能有关联的只有下面两段:
第一百一十八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公安机关接到报告或者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存在上述情形的,应当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第一百二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八条基本上起不到实质上的作用,因为不给孩子配安全座椅在很多情况下不会被认为是“情节严重”,靠居委会、村委会口头劝诫、制止显然不靠谱。第一百二十九条的作用也不是很大,因为只要不出事故,没有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就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但谁会希望出了事故之后再进行处罚呢,未免也太迟了。
既然法律层面没有非常明确的指南,我就把目光投向了地方性法规。国内一些省市已经在相关的地方性管理条例中进一步规范了安全座椅的使用,但除了深圳,其他省市的规定中都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
这里以《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为例:
第三十四条 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有下列行为:
(六)驾驶家庭乘用车携带未满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时,未配备或者未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目前国内唯一有确切处罚措施的地方性法规是《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第十三条:
驾驶机动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三百元罚款:
(六)十二周岁以下儿童乘坐在副驾驶位置,或者四周岁以下儿童乘坐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未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儿童安全座椅的。
这也就意味着除了深圳的交警,我国其他地方的交警并不能因为车上没有装安全座椅就给司机开罚单,甚至很多地方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就算发现车辆没有给儿童配备安全座椅也只能进行口头劝导罢了。
即便是目前最为完善的深圳条例,相较于世卫组织的建议也还是会宽松一些。
世卫组织还建议4岁以下儿童使用适合其年龄的儿童约束装置,10岁以下或身高不足135厘米的大龄儿童则应使用加高座椅。
世卫组织的建议中明确表示4-10岁或身高不足135厘米的更大的儿童都应该使用加高座椅,而深圳条例中只是强调12岁以下儿童不得坐在副驾驶位,并没有说明4-12岁的儿童需不需要使用安全座椅类产品。在这一点上深圳条例其实和未保法中的含糊说明是一致的,未保法中只是强调要给儿童提供安全座椅,也没有说清究竟什么年龄段的儿童需要配备。
这里我不去揣测法律法规中没有加入更详细的表述的原因,只是想说这种缺失让安全增高垫类产品的卖家在宣传时钻了一些空子。
安全座椅类产品的选购
回到我在前面提出的问题,3-4岁的儿童到底应该使用安全座椅还是安全增高垫?这里我先给一个标准答案,想要了解更多细节的话可以继续往下看。
第一点要明确的是,3岁以下的儿童必须使用符合国标的安全座椅。接下来我们打开安全座椅的说明书,查看其适用的体重范围。不管孩子长到4岁还是更大,只要体重没有超过该安全座椅适用的体重上限,理论上来说就可以一直用,不需要更换成安全增高垫。这里说“理论上”的原因是,有些孩子的体重没有超过安全座椅的适用上限,但由于体型原因无法系上安全座椅的安全带,这时就要考虑给孩子换成安全增高垫了。
第二点,孩子的体重至少要达到15kg才可以使用安全增高垫。我查到的3岁男孩的体重范围是13.0-16.4kg,3岁女孩的体重范围是12.6-16.1kg,也就是说3岁的儿童很可能没有达到使用安全增高垫的最小体重要求,这和安全增高垫卖家宣传的适用年龄3-12岁是冲突的。
接下来我会从安全座椅的国家标准出发进行一些说明。
国标GB 27887-2011
国标GB 27887-2011,《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是我国有关儿童安全座椅类产品的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个标准总共有100页,内容非常全面,这里我只截取其中有关产品分组的规定:
不管是安全座椅还是安全增高垫,只要它在中国销售,为了符合国标的要求就必须要和这五个“质量组”进行匹配,而不是与儿童的年龄进行匹配。商家用“适用年龄”对安全座椅产品进行宣传是有失准确的,因为一款适用于0-I组儿童的产品未必适用于4岁的小孩,因为4岁小孩有可能体重超过了18kg;同理适用于II组儿童的产品也未必适用于3岁的小孩,因为3岁小孩可能体重还没达到15kg。
逻辑上来说,从这个知识点可以衍生出两种方法来鉴别安全座椅/安全增高垫卖家是不是靠谱。
第一种方法是问商家产品的适用体重范围。如果商家说了一个和国标分组不一致的体重范围,就非常可疑。比方说一款产品可以适用于15kg-36kg的儿童,即II-III组,但不能适用于20kg-35kg的儿童,因为国标中根本就不存在20kg和35kg这样的划分标准。
第二种方法是问商家产品的CCC认证(3C认证)编号,然后进行查询。从2015年9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对儿童安全座椅实施强制性认证,未获3C认证的产品,将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我们可以向卖家索要产品的3C证书号,然后去CQC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或CCAP中汽协的官网查看证书的细节。证书中的内容比较多,但我们只需要关注三件事:
- 证书是不是在有效期内;
- 证书中对产品“质量组”有说明,要注意是否适合自家孩子的体重;
- 证书中的产品清单应该包含我们要购买的安全座椅的型号。
欧洲标准要不要看
很多安全座椅品牌会宣传自己的“德国血统”,稍带着还会展示一些欧盟的认证。我建议大家不用太当回事。原因非常简单,这些欧洲认证的证书并不好查,某些认证机构甚至不对公众开放,就算你要到编号也没办法很快看到证书内容。为了买个安全座椅真是大可不必,就看咱们国家的3C证书就足够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