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年 5 月,我第一次去香港旅行。当时主要是为了看「五月天」的演唱会,白天没有太多余力逛街。后来也又去了香港两三回,最近的一次是 2025 年 10 月黄金周。虽然香港已经回归很多年,现在的香港还是和中国大陆很不一样的。当地的城市景观与人们的生活习惯仍然保留着香港的韵味。在这篇文章中我会分享自己的一些观察,涵盖电话卡的选购,以及在当地的支付方式和公共交通等。
住深圳,游香港,可行吗?
这是我 2025 年十一假期采取的「曲线救国」省钱方案,更新在最前面给大家参考。但如果你是第一次去香港玩,准备连续呆很多天的话,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签注
以上海为例,单次办理普通旅游签注最多是两次签注。每天从深圳出发到香港再返回就会消耗一次签注,也就是说只够两天的行程用。
当然深圳也有自助办签注的机器,理论上每天去续签注可以实现天天去香港。但是吧,我自己在上海办签注的时候就遇到过不让用机器,必须在人工柜台办理的情况,所以我没有在深圳尝试这个方法。
住宿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和香港比起来,深圳的酒店是面积大得多,价格也便宜得多。
我这次是住在了离福田口岸两站地铁的莲花村站附近,离福田高铁站也只有两站地铁,非常方便。
就算不打算住莲花村站附近,也建议住的离口岸近一些。在香港玩上半天、一天还是挺疲惫的,晚上能早点回到酒店体验会更好一些。
如果你也打算住莲花村站附近的话,有一家叫「隔壁村牛肉粿汤」的店值得推荐。小哥真就站在你背后现切牛肉,牛丸也是手打的,十分劲道。份量选普通就已经能一碗吃到饱,北方大胃王可以试试超大份。再不够吃还可以加个肠粉,也非常好吃。

交通
我选择住深圳的主要原因就是,十一假期飞深圳的机票价格比飞香港便宜很多。从深圳到香港,可以选择从罗湖或福田口岸步行通关,乘香港的东铁线到市区;也可以选择坐高铁到香港西九龙站,深圳的福田站和深圳北站都有排车。
顺着这个思路,也可以从其他省份直接坐高铁去香港。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口岸的关门时间。别在香港玩得太晚回不来深圳就好。
每天往返深圳、香港的弊端
弊端就是太累。
如果你打算在香港轧马路,走半天能回酒店休息一下是比较惬意的。相对的,住深圳就意味着你要拖着疲惫的身体乘地铁或高铁返回深圳才有床可以躺平。只是一天可能还无所谓,连续几天「特种兵」式徒步就会很难过了。
但反过来说,如果你去香港有一个很具体的目的地,比如去某家餐厅吃饭,或是逛某家店,住深圳就非常合适。睡到自然醒,在深圳吃个早午饭,再优哉去香港。办完正事,剩下的就都是自由时间了。
香港电话卡推荐
注意!出发前务必联系自己在大陆的移动运营商,开通基础的国际漫游及海外短信接收功能(通常是免费的,打客服热线就能开通)。否则在出行期间收不到常用 app 的验证码。
短期出行的话,出发前就可以在淘宝上把电话卡买好。虽然中国大陆的移动运营商也提供在香港的数据流量服务,但依我个人的经验,还是买香港当地电话卡的网络更稳定。
想信号好、网速快就选贵一些的香港运营商。如果需要打电话,比如打给餐厅订座位,要买有通话功能的卡。有些特别便宜的流量卡是不能打电话的。
谨慎选择:手机自带流量包
像 oppo 就在自己的商城里提供了香港本地流量包,不需要换卡就可以开通本地流量。
我买过九块九 1 GB 的应急流量包,看上去很便宜,应付临时去香港一趟的需求似乎还不错。但实际上这点流量完全不够用,过了福田口岸不到一个小时我就把 1 GB 用完了,跟打水漂的感觉差不多。
以现在的手机网速,但凡你会看视频、刷抖音,去香港玩两三天就要至少 10 GB 的流量套餐。在这个档位下,手机厂商提供的套餐价格可能就没什么性价比了。
反过来说,如果你用手机比较克制,不刷视频,一天 1 - 2 GB 的流量包倒也够用。
haha SIM
想办长期有效的电话卡也是可以的。我自己是到丰泽电器(豐澤 Fortress)店里办的 haha SIM。

到店后直接跟店员说要办 haha SIM 电话卡就好。2024 年的时候对方会要求提供港澳通行证,之后帮忙把电话卡和证件绑定。但到了 2025 年十一假期就没有这些服务了。店员只是 50 港币卖我一张卡,告诉我自己去 haha TRAVEL by fortress app 进行实名认证和绑定,第二天审核通过后生效。以后的流量套餐购买和充值就使用该 app 操作就好。新卡里有 50 港币余额,足够开 38 港币的 30 天 60 GB 流量的 4G 套餐了。
这个 38 港币套餐网速比较差,和国内的 5G 网络没法比,主打一个性价比(因为网速慢,60 GB 确实用不完)。如果对网速有要求,可以考虑开更贵的 4.5G 套餐试试(我还没有试过)。
如果你也打算办这个卡,要注意 haha TRAVEL by fortress 在国产安卓机的自带应用商城里是搜不到的,可以通过 Google Play 商城直接下载安装,或者通过搜索引擎下载安装包手动安装。苹果用户从 App Store 下载就可以。
目前(2025 年),haha SIM 在有余额的情况下每充值 10 港币就可以保号一整年,很便宜,而且可以用支付宝付款。临近到期时(大约一周前)运营商会发送短信提醒充值。如果不及时充值号码会立刻作废,无法恢复。
回大陆之后,记得在 app 中把套餐的自动续费取消,在手机设置中把这张卡的网络功能关闭,就不会再扣费了。只收短信是免费的。需要注意的是,这张卡时不时会接到香港打来的骚扰电话。等对方自己挂断就好,千万不要接!在大陆接香港打来的电话非常贵。除非是自己通讯录里的号码打来的,否则全部无视就好。
等之后用过其他运营商的卡,我再来补充。
支付方式
在香港出行、购物的支付方式已经非常多样化了,现金、八达通、信用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都可以使用。都能用并不意味着都好用,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经验。
现金
现金是最万能的支付方式,我强烈推荐随身携带一定数额的港币现金。我在香港没有遇到不收现金的店铺,但是只收现金的店倒是有不少,甚至像珍妮小熊曲奇饼这种有名的伴手礼店也只收现金。
出发前可以在国内兑换港币,可以挑自己常用的银行和携程等平台比一比汇率。我尝试过在香港用工商银行储蓄卡直接取现,汇率比国内差 4%左右。某些银行的 ATM 提现汇率会比较好,只是这些渠道的网点数量可能会很少,未必方便。
至于换多少现金合适,主要取决于在香港的玩法。如果只是去逛逛吃吃三五天,平均一个人换 1,000 港币就够了。但如果你有特殊的购物需求,比如去我前面提到过的只收现金的珍妮小熊买伴手礼,就得提前把这部分开销也考虑进来。假如你不清楚自己要购物的店是不是只收现金,可以多换 1,000-2,000 港币现金备着。一来总能花的掉,二来比较贵的东西一般也支持刷卡或支付宝/微信支付,现金带太多也没必要。
需要注意的是,在国内换港币的时候最好要点小面额的,别全拿 1,000 块面值的,因为有些小店会因为找不开零钱而拒收。一般我们能拿到的是 500 元纸币,到了机场或者火车站之后找便利店买瓶水破开一张就好。
八达通
八达通是香港本地的一种储值卡,是真正的「一卡通」。它不仅可以用来刷卡乘地铁、公交,也能用来吃饭、购物,或者付出租车费。很多只收现金的小馆子也会支持刷八达通付款。
在地铁站的「客務中心」就可以购买八达通卡。租用版八达通即可。

附近的牌子上会有这样的标记:

尽管八达通有诸多便利,除非你既没有信用卡也不用支付宝、微信,否则我并不推荐充很多钱在八达通里。
一个原因是八达通在退卡时要交手续费。余额超过 1,000 港币,或开卡后 90 天内退卡,或开卡后刷卡没有满五笔都要支付。如果一张八达通卡超过三年没有充值或使用,每年还会自动扣管理费。只是偶尔去香港玩一趟,大可不必这么麻烦。
另一个原因是一旦弄丢八达通卡,大概率钱就全没了。之所以说是大概率,是因为八达通官方提供了报失业务,只是有一些限制条件:
八达通报失服务只适用于个人八达通及八达通自动增值服务用户。
也就是说在开通八达通的时候一定要申请个人八达通,或者开通自动增值业务,才能享受报失服务。但我觉得大多数游客到香港后只是想要一张交通卡而已,并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开通这些功能。
我去香港三次,都没有办八达通。因为我主要是在市区核心圈步行逛街,一天只乘三到四次地铁,用八达通也享受不到什么优惠。活动范围里很多店铺都支持使用信用卡、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再带点现金就足够,并不是非要八达通不可。八达通的优惠活动也比较复杂,如果我有机会在香港长住,应该会有兴趣研究一下。
信用卡
信用卡这个东西,大陆的很多小商户都不支持,在香港也一样。但有信用卡的话我还是建议带上,因为购物或者去比较贵的餐厅时刷卡很方便。信用卡也会有刷卡返现活动,赶上的话可以薅羊毛。
我去的几家港式餐厅(酒楼)和商场里的商户都换了新式 POS 机,既可以刷卡,又可以扫支付宝、微信二维码。可见信用卡的支付功能也在被支付宝、微信取代。不过我逛的店还不算太多,理论上支持信用卡的店会比支持支付宝、微信的店更多。
有关信用卡组织,带张境外卡组织的信用卡会比较稳妥,说不定某些耿直商户的 POS 机不支持银联。只要你在大陆有银联的信用卡,一般都能申请免年费的 VISA 或万事达全币种卡。
银联、VISA 和万事达卡都可以用来直接刷地铁,非常方便。
支付宝/微信/云闪付
我觉得支付宝、微信,和云闪付的扫码支付在香港的普及,和 AlipayHK 在香港的推广多多少少有些关系。只可惜现在只有香港本地人才能注册使用 AlipayHK,大陆游客享受不了它提供的优惠券。
只要商户支持,支付宝、微信、云闪付就可以在香港正常使用,汇率也比较公道。在都市核心圈乘公共交通也可以使用乘车二维码,把城市切换到香港就好。
目前我还没遇到过需要我扫商家二维码的情况,都是商家用 POS 机扫我的付款码。
公共交通
在香港可选的出行方式多种多样。很遗憾这次没有机会体验像小巴这种比较偏门的交通方式,就只能等下次去香港再尝试了。
出租车(的士)
香港的出租车叫的士,是一个被资本扭曲过的产物。在香港的士牌照和的士司机是两码事,的士牌照是一种投资,而的士司机是一种职业。
在香港每辆的士都要有牌照才能合法投入运营,那么一个的士牌照的价格是多少呢?截至 2024 年 5 月,的士牌照在过去 12 个月的平均价格是 HK$3,152,837(新界的士)和 HK$3,665,390(市区的士)。我搜到的历史最高价出现在 2013 年的 6 月,达到了惊人的 733 万港币。
按照目前的官方介绍,香港共有 18,163 辆的士在运营,注册的士司机约为 4 万人。绝大多数的士司机并不持有牌照,只是打工人。买得起牌照的人也没必要自己当司机就是了。
香港的士收费贵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比如从机场到地铁香港站共 36 公里,用 APP HKTaxi 叫车的预估费用是 HK$290-340(不含路桥费)。收费贵的主要原因是香港的士的里程加价是以 200 米为单位计算的,同时还要额外算等待时间的加价。另一个原因是一些特殊收费的存在,比如往后备箱放行李或者行程经过隧道都要额外算钱。打车之前有一些心理准备就好。
有一个香港本地网站「香港的士收费计算」列出了所有的士收费项目,并且提供了车费估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用这个测算一下自己有没有被宰。
机场快线
机场快线就是一列火车,性质类似上海的磁悬浮。它从机场出发,一端途径青衣站和九龙站通向市中心的香港站,另一端则通向博览馆站。
对游客来说,机场快线是从机场通往市中心最合理的交通方式了。它的速度非常快,大约半小时就能到达市中心,价格也比出租车要便宜的多。除此之外,机场也有巴士通向市区,价格会更加便宜,大约 HK$40,但是速度也会慢很多,需要一个半小时车程。
从机场到市区的话,用八达通购票每位成人可以便宜 HK$5,购买往返票(30 日内有效)还会更便宜一些。最便宜的方案是去人工柜台购买团体票,可以选择 2、3、4 人团,人越多越便宜。最便宜的 4 人团从机场到香港站的平均单人票价只有 HK$70。如果你是个 E 人的话,也可以在机场找几个目的地相同的路人拼团。
注意!3 岁-12 岁的儿童在乘坐香港公共交通(机场快线、地铁、公交等)时,需购买半价票或者团购票。否则遇到查票的话视为逃票,罚款 HK$1,000。3 岁以下的儿童,如果不单独占座的话,可以免票。
从地铁香港站乘到机场的时候,出站口是没有闸机的。有跟柱子上挂了个车票回收箱,需要我们手动把票投进去才能回收再利用,不然就得把车票带回家当作纪念了。
地铁
地铁是香港市区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和北京、上海相比价格贵很多,地铁站也更密集,步行去地铁站非常方便。
如下图所示,香港地铁站闸机支持扫描支付宝、微信,和云闪付的乘车码,收费标准和八达通一样,只是不能享受八达通的公共交通费用补贴。

如果同行有 3 到 11 岁的小孩,或 65 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提前申请特惠二维码。
出入地铁站时使用浅蓝色专用闸机的话,就可以刷有感应支付功能的信用卡(VISA、万事达、银联均可)。需注意的是,这种方式「不适用于机场快线车站、轻铁及港铁巴士,其他港铁提供的车费优惠及政府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均不适用」。

虽然刷八达通会有一些乘地铁优惠,但对于待得时间不长的游客来说,不办八达通也可以。毕竟办八达通的话离港前还得找地方退卡,也怪麻烦的。
如果预计要坐很多趟地铁的话,可以考虑在客務中心购买一日通票。成人票价每人 75 港币,小孩每人 35 港币。在第一次使用后的 24 小时内可以无限次乘港铁、轻铁及港铁巴士。注意,机场快线、东铁线头等,以及来往罗湖或落马洲站(即深圳口岸)的除外。
这是只有游客才能享受的福利,但是要地铁乘坐距离特别长、次数特别多才划算。
举例来说,我全程刷 VISA 卡,从西九龙高铁站乘地铁到港岛的上环站,然后在港岛坚尼地城和铜锣湾之间坐了两趟地铁,最后从湾仔站返回西九龙高铁站,总共才花 34 港元,还不到一日通票的一半。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买一日通票合不合算,可以用这个香港本地网站「車資優惠計算器」估算一下行程费用。
公交车(巴士)
可能是为了最大化利用街道的空间,香港市区的巴士全都是双层的。这对游客来说非常的友好,感觉随便哪班车都是观光车。只是我乘的两次都有点堵车,通勤效率比地铁差很多。虽然理论上巴士票价会比地铁便宜很多,但是要注意巴士的票价和它的线路全长是成正比的,和你坐几站路没关系。如果你只坐一站,但是不巧上了一班跨海的巴士,那就亏大了。
乘巴士也不是非要刷八达通。部分线路也像地铁一样,可以使用支付宝、微信、云闪付乘车码,或者有感应支付功能的信用卡。不过我遇到过信用卡刷卡机失灵的情况,所以不办八达通的话最好把乘车码和信用卡都准备好,有备无患。
另外,香港有非常多的巴士运营商,部分运营商出于经济性的考量,并没有给旗下所有巴士线路都升级乘车码和信用卡刷卡机。如果你需要大量乘坐巴士,或者乘坐偏僻区域的小巴,还是老老实实办张八达通吧。多享受一些换乘优惠也不错。
轮渡
这次我尝试了天星小轮公司在中环码头和尖沙咀码头间往返的轮渡,真的是既便宜又方便。尖沙咀和湾仔码头间的轮渡也是一样,哪怕节假日比较贵的时候,一位成人的票价也只要不到七港币。如果你刚好逛到这几个地方的话,可以考虑坐船。具体的价格可以参考天星小轮公司官网的介绍。
大概是为了节约能源,夏天船上开空调的时候不允许打开舷窗。很多游客因为玻璃上有水汽影响拍照就会打开窗户,然后水手就会走过来无情制止。
饮食
这一部分内容充满了游客主视角。毕竟吃是一种非常主观的体验,用文字传达对食物的感受并不精确。
总的来说,我对香港饮食的评价是正面的。暂时只是分享一下对尝试过的几家店的评价。
一兰拉面(谨慎选择)
如果不是对日式拉面有什么盲目的爱,把这家店当成晚餐去吃的话,比不上街边港茶餐厅一根毛。熬夜到凌晨时分去来一碗或许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口味上一兰实在是太咸了。不止面汤非常咸,叉烧也是如此。辣度可选,最高十倍辣度。和川辣、湘辣很不一样,这家的辣椒面是研磨成小颗粒的那种,不溶于水,喝面汤会感觉辣椒面糊在了嗓子眼上。还好辣椒面是单独一小碟,可以按需添加。
价格也是比较贵的,参考下面的菜单。

想去吃的话可以下载「一蘭香港」app,查看三家店铺的位置。新用户注册会送积分,可以换吃的。用这个 app 还可以扫描排队小票上的二维码,查看进度。我这次前面排了 60 个人(不是 60 个号哦),等了 50 分钟左右。如果排队时间长,可以取号之后去附近逛逛街。
虽然一兰的特色是每个人有独立的用餐空间,但假期期间很多人是组队去吃的,店员还要挨个给大家指导点餐方法、包包放哪里、水在哪里接等等。这个独立空间没有太大实际意义。
以上就是我在香港旅行的一些观察。对我来说香港是一个可以边走边看非常好逛的城市,在看似拥挤的同时城市尺度非常舒适。我还会再去香港。等下次看到更多的东西,再回来这里更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