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出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我分享一些自己的经历。很遗憾这次没有机会体验像小巴这种比较偏门的交通方式,就只能等下次去香港再尝试了。关于要不要办八达通的问题,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香港旅行见闻——付款方式”。
出租车(的士)
香港的出租车叫的士,是一个被资本扭曲过的产物。在香港的士牌照和的士司机是两码事,的士牌照是一种投资,而的士司机是一种职业。
在香港每辆的士都要有牌照才能合法投入运营,那么一个的士牌照的价格是多少呢?截至2024年5月,的士牌照在过去12个月的平均价格是HK$3,152,837(新界的士)和HK$3,665,390(市区的士)。我搜到的历史最高价出现在2013年的6月,达到了惊人的733万港币。
按照目前的官方介绍,香港共有18,163辆的士在运营,注册的士司机约为4万人。绝大多数的士司机并不持有牌照,只是打工人。买得起牌照的人也没必要自己当司机就是了。
香港的士收费贵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比如从机场到地铁香港站共36公里,用APP HKTaxi叫车的预估费用是HK$290-340(不含路桥费)。收费贵的主要原因是香港的士的里程加价是以200米为单位计算的,同时还要额外算等待时间的加价。另一个原因是一些特殊收费的存在,比如往后备箱放行李或者行程经过隧道都要额外算钱。打车之前有一些心理准备就好。
有一个香港本地网站“香港的士收费计算”列出了所有的士收费项目,并且提供了车费估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用这个测算一下自己有没有被宰。
机场快线
机场快线就是一列火车,性质类似上海的磁悬浮。它从机场出发,一端途径青衣站和九龙站通向市中心的香港站,另一端则通向博览馆站。
对游客来说,机场快线是从机场通往市中心最合理的交通方式了。它的速度非常快,大约半小时就能到达市中心,价格也比出租车要便宜的多。除此之外,机场也有巴士通向市区,价格会更加便宜,大约HK$40,但是速度也会慢很多,需要一个半小时车程。
从机场到市区的话,用八达通购票每位成人可以便宜HK$5,购买往返票(30日内有效)还会更便宜一些。最便宜的方案是去人工柜台购买团体票,可以选择2、3、4人团,人越多越便宜。最便宜的4人团从机场到香港站的平均单人票价只有HK$70。如果你是个E人的话,也可以在机场找几个目的地相同的路人拼团。
注意!3岁-12岁的儿童在乘坐香港公共交通(机场快线、地铁、公交等)时,需购买半价票或者团购票。否则遇到查票的话视为逃票,罚款HK$1,000。3岁以下的儿童,如果不单独占座的话,可以免票。
从地铁香港站乘到机场的时候,出站口是没有闸机的。有跟柱子上挂了个车票回收箱,需要我们手动把票投进去才能回收再利用,不然就得把车票带回家当作纪念了。
地铁
地铁是香港市区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和北京上海相比价格贵很多。现在香港地铁站出入站口处有浅蓝色专用闸机,可以刷支付宝/微信乘车码或者有感应支付功能的VISA信用卡,大陆游客可以无缝衔接。而且香港地铁的标识很清楚,不会有什么障碍。
虽然刷八达通会有一些乘地铁优惠,但对于待得时间不长的游客来说,不办八达通也可以。毕竟办八达通的话离港前还得找地方退卡,也怪麻烦的。如果已经预计24小时内会坐很多趟地铁的话,不妨去地铁柜台购买一日通票(每位成人HK$65)。这个是只有游客可以享受的福利,只要地铁乘的够多,一日通票比刷八达通划算得多。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买一日通票合不合算,可以用这个香港本地网站“車資優惠計算器”估算一下行程费用。
公交车(巴士)
可能是为了最大化利用街道的空间,香港市区的巴士全都是双层的。这对游客来说非常的友好,感觉随便哪班车都是观光车。只是我乘的两次都有点堵车,通勤效率比地铁差很多。虽然理论上巴士票价会比地铁便宜很多,但是要注意巴士的票价和它的线路全长是成正比的,和你坐几站路没关系。如果你只坐一站,但是不巧上了一班跨海的巴士,那就亏大了。
乘巴士其实也不是非要刷八达通,支付宝/微信乘车码或者有感应支付功能的VISA信用卡也是可以直接刷的。不过我自己遇到过一次VISA卡刷卡失败,切换支付宝乘车码才成功付车票钱的经历。所以不办八达通的话最好把乘车码和信用卡都准备好,有备无患。
如果在香港待得时间比较长,还需要地铁转公交的话,强烈建议办一张八达通,多享受一些换乘优惠也是不错的。
轮渡
这次我尝试了天星小轮公司在中环码头和尖沙咀码头间往返的轮渡,真的是既便宜又方便。尖沙咀和湾仔码头间的轮渡也是一样,哪怕节假日比较贵的时候,一位成人也只需要不到HK$7的票价。如果你刚好逛到这几个地方的话,可以考虑坐船。具体的价格可以参考天星小轮公司官网的介绍。
大概是为了节约能源,夏天船上开空调的时候不允许打开舷窗。很多游客因为玻璃上有水汽影响拍照就会打开窗户,然后水手就会走过来无情制止。
好了,以上就是这次我去香港体验过的一些公共交通方式。下次再去香港的时候,我会继续更新这篇文章。如果有谬误,也希望各位能够评论指出。
文章评论